国风音乐现场《海上生民乐》
国庆假期,排练厅里、舞台上、旅途中,上海民族乐团的艺术家们正为艺术奔忙。一方面,乐团正在备战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,10月21日至22日,国风音乐现场《海上生民乐》将登陆重庆国泰艺术中心,这是文华奖设立以来,上海首次以民乐作品角逐这一国家级文化艺术大奖。另一方面,在上海、在新疆,乐团的演奏家们组成不同的小分队,在不同的舞台展现着海派民乐的魅力。
9月26日,刚完成首次澳洲巡演归来的上海民族乐团,风尘仆仆落地上海,就于9月27日集结于排练厅,迅速投入备战文华奖与“双节”系列演出的排练。
历经近十年精心打磨,《海上生民乐》先后推出多媒体音乐现场、民族管弦音乐会、民族室内乐以及驻场版国风音乐现场等多个版本,累计演出达220余场。该作品不仅作为首个民乐驻场演出,在上海音乐厅完成六轮共140场演出,更走向全球15个国家的52座城市,逐步成长为中国民乐“走出去”的一张闪亮名片。团长罗小慈说:“《海上生民乐》不只是一场音乐会,更是一个可听、可看、可沉浸的国风幻境。艺术家们全力以赴、精雕细琢,力求以最佳状态呈现给重庆的观众朋友们。”
备战文华奖,创作团队针对重庆国泰艺术中心的剧场声学环境与舞台物理空间,从音乐到音响设计、舞美设计、灯光、多媒体及造型设计等进行了新一轮复盘,力求能够把所有细节在全新的舞台上实现完美融合,展现《海上生民乐》作为一部当代国乐多元化艺术精品的独特魅力。
《云之上——让听觉从东方出发》
10月3日至4日,上海民族乐团原创口碑力作《云之上——让听觉从东方出发》在1862时尚艺术中心上演。舞台中央,14位演奏家围坐成圆,重构了声部秩序;中心舞台不远处的6位歌者如流动的音符穿梭其间,编织出第一重听觉梦境。
二楼看台上,6位鼓手与11位来自中福会少年宫合唱团的纯净童声组成“空中乐团”,与主舞台形成精妙的上下呼应,在剧场中构筑起一座立体的“声音建筑”,拓展了观众对民乐声场的想象。
排练指挥彭菲说:“《云之上》是一次心灵的自由旅程,你会听到大自然的呼吸、水流的经过、果壳的碰撞,感受到星星的闪烁。”琵琶首席俞冰说:“云之上是另一片天空,在浩瀚的宇宙中感受国乐的天籁之音。”打击乐声部首席王音睿说:“当我手中鼓槌随着旋律线条在建鼓之圆中冉冉升起之时,我感受到的,更是一种对宇宙的仰望,对人生的诠释,对自然的崇敬。”
演出尾声,当1862剧场的幕帘徐徐升起,黄浦江的都市夜景展露于观众眼前,舞台上的艺术与城市的脉动悄然同频。
上海民族乐团演奏家与喀什歌舞团民乐团演奏家们同台
《云之上》在上海演出的同时,上海民族乐团胡晨韵、张佳伟、卢璐、杨阳等十余位演奏家组成的另一支小分队奔赴喀什,延续“国乐咏中华”第二季。10月1日晚,上海民族乐团演奏家与喀什歌舞团民乐团演奏家们共同呈现“喀什地区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金秋音乐会”。一首首乐曲以多元交融的乐章绘就民族团结的画卷。
随后,艺术家们深入莎车、泽普、叶城等地,将11场音乐会送到乡亲身边。其中包括在驻喀什部队的演出,演奏家们与1300名官兵共聚一堂,将海派民乐的清新之风,送入边疆军营。唢呐演奏家胡晨韵说:“这几天我们感受到大家对民族音乐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,也期待和各民族艺术家们更多合作交流,碰撞出绚丽的火花。”
蚂蚁配资-配资平台正规-前三配资平台-炒股配资评测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